浏览: 日期:2013-05-2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文件精神,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决定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现将相关建设与评价标准规定如下: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一)意义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实施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网络课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形势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举措。
(二)目的
1、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以建设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课程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
2、建设一批校级优秀的网络教学示范课程,供学生课外学习;
3、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素材;
4、建设一批既可供学生网上自测,又能用于校内课程考核的试题库,探索课程考核网络化与评卷自动化;
二、具体要求
(一)设置内容
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方法、考核办法、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验实训、在线作业或测试和在线答疑等内容。
(二)建设要求
1、要求原有与新建网络课程能适用于我校现代教育中心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2、请各院(部)严格按照《安阳工学院网络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进行建设与初选。
(三)申报与建设流程
1、填写《网络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见附件2)(纸质及电子稿),经各院(部)评定审批后报教务处。学校将按照网络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估,对符合要求的课程按校级网络教学课程予以公示后立项。
2、经学校批准立项的课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材料上传至学校课程中心平台。
三、其他要求
1、申请立项的课程应充分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上传教学内容、网络师生交流、网上作业批改、网上考试、网上评卷、网上成绩统计等。
2、在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负责人应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发生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及个人纠纷等情况,责任由课程负责人承担,学校将撤消其网络课程立项,所拨的课程建设费用由学校收回。
3、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学校有关资源设施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1:《安阳工学院网络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试行)》
附件2:《安阳工学院网络课程申报审批表》
附件1:
安阳工学院网络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试行)
项目 |
标 准 |
分值 |
等级 |
|||
A 1.0 |
B 0.8 |
C 0.6 |
D 0.4 |
|||
基本内容 |
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方法、考核办法、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验实训、在线作业或测试、在线答疑等基本内容齐全、规范,以网页格式呈现,界面美观、大方,导航清楚,链接准确无误。 |
40分 |
||||
学习方法 |
对学生学好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如本课程的学习特点、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等。 |
10分 |
||||
教学内容设计 |
科学、合理的划分课程内容和章节,给出课程各章节主题、重点、难点以及学习要求,各章节教学内容有机衔接。 |
10分 |
||||
作业习题 |
提供每章节完整的习题,习题包括思考题、讨论题及作业题。 |
5分 |
||||
参考文献 |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参考书目。 |
5分 |
||||
网络资源 |
提供和本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包括论文链接、网站链接及本课程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 |
5分 |
||||
教学录像 |
重要教学内容有教学录像或有权课程教学录像 |
5分 |
||||
在线交流 |
能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答疑或聊天(平均每周不低于1次)。 |
10分 |
||||
在线作业 |
能在线布置作业,每学期至少有1/3的作业量通过网络课堂的“作业”模块来布置,并要求学生网上提交,教师网上批阅,并做好下载保存。 |
5分 |
||||
在线测试 |
有完整、规范的模拟试卷、并提供参考答案,能进行在线网上练习及测试 |
5分 |
||||
总 评 |
注:本标准供校内各院(部)建设和自评网络课程以及教务处评价审批网络课程时参考使用,总评达到70分以上方具备上网资格。
附件2:
安阳工学院网络课程申报审批表
课程名称 |
||||||||||
建设单位 |
适用 对象 |
专业: 层次: |
||||||||
所属类别 |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
建设队伍 |
课程负责人 |
姓 名 |
学 位 |
职 称 |
||||||
毕业院校、专业 |
主讲本课程次数 |
|||||||||
团队成员 |
姓 名 |
学 位 |
职 称 |
毕业院校、专业 |
近三年主要主讲课程 |
|||||
课程简介、基本内容和特色: |
||||||||||
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后续建设计划: |
||||||||||
操作使用说明: |
||||||||||
所在教研室评价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
所在院(部)审核意见: 院(部)负责人签字: (公 章) 年 月 日 |
||||||||||
教务处审批意见: 教务处负责人签字: (公 章) 年 月 日 |